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各部门信息公开 >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展规划 > 工作计划

关于印发宁都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的通知

访问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属、驻县各单位:

《宁都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宁都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进一步推动宁都旅游强县战略目标的深入实施,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带动相关产业融合跨越式发展,提高宁都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宁都全力打造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现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任务和新要求,按照我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做旺旅游,推动宁都文旅龙头昂起、资源转化、深度融合,实现追赶跨越发展‘坚持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标杆’”的思路,根据全县旅游资源禀赋和布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要素提升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三年努力,打造以城市文化旅游核心区为龙头,以红色旅游区、绿色康养旅游区、客家文化旅游区为支撑的“红色体验、生态康养、古色文旅”三大旅游市场,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要素齐备、市场规范的全域旅游供给体系,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确立旅游业支柱产业的地位。把宁都打造成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红色旅游“一线城市”,打造成赣东南区域文旅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发达城市的休闲、康养后花园。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重点突破。根据《宁都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体系,完成《宁都县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翠微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小布红色苏区小镇提升规划》《宁都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各旅游景点、景区编制专项旅游规划,各乡镇编制本地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以“县全域规划为总纲,专项规划为框架,乡村规划为补充”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以全景理念指导旅游开发建设、以全时理念完善提升旅游要素、以全业理念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突出抓好重点景区、要素完善和品牌建设。

2.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以特见长、以特取胜,依托各乡镇独特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按照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打造多样化产品体系,突显宁都旅游特色。

3.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加大政府投入,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产品运营,发挥旅游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形成政府和市场的强大合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4.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促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交通、商贸、文化、科技、体育、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局面。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4亿元以上,把宁都打造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国内知名、区域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2.旅游景区项目建设目标。重点旅游景区项目三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至2024年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5A级乡村旅游点、54A级乡村旅游点。通过三年努力,景区打造等旅游硬件建设基本到位。

3.要素配套目标。“吃”的方面,打造“宁都美食”,建成1个美食城、1条美食街、1桌特色菜。“住”的方面,建成1家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4家三星级酒店、10家以上特色星级民宿、1个自驾车房车营地。“行”的方面,实现有1条风景廊道,所有A级景区通旅游公路、公交专线,全面完成旅游集散体系建设。“游”的方面,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市级旅游品牌。“购”的方面,实现有1条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娱”的方面,实现有1台旅游综合演艺节目。通过三年努力,旅游要素配套基本到位。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全域旅游产品

——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核心区。打造“宁都州城”文化旅游街区,以“一江两岸”为纽带,依托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城市公园、休闲广场、重点商圈等,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客家美食、茶艺酒吧、旅游演艺、文化创意、运动休闲等业态,全面提升县城旅游公共服务、要素配套、产品体系等,打造城市特色地标景观、网红打卡点,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做旺城市文化旅游。

——打造红色旅游区。坚持红色基调,积极引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业态补充、基础完善性的项目。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全面推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创建国家4A级景区、宁都起义纪念馆、翠微峰红色战斗遗址群、小布胜利小镇、青塘青年小镇、梅江七里村、黄陂山堂村、东山坝小源村、大沽旸霁村、洛口严坊村、固厚固厚村、田头渡头村等红色革命旧址群,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策划和串联“红色+生态”“红色+客家”“红色+乡村”等复合旅游产品,打造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学院,增强宁都红色旅游吸引力,提升红色旅游市场竞争力。

——打造绿色康养旅游区。以湖光山色、绿色乡村、禅修文化为依托,打造翠微峰温泉旅游度假区、莲花山禅修养生度假区、雩山村落生态旅游度假区、梅江运动康养小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培育田园农业、民俗风情、农家乐、民宿度假、非遗小镇等业态。推进乡村民宿的发展,实现民宿城区、城郊、景区、乡村全面有序布局,引进一批优质品牌民宿企业,条件成熟的乡镇优先推进民宿集群建设,依托脐橙、油茶、蔬菜等特色农业推出一批乡村旅游商品,发展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形成大生态、大水系、大景观,打造“生态宁都”健康休闲旅游目的地。

——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区。深入挖掘客家祠堂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加强客家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打造田埠东龙古村、石上石上村、肖田朗际村、带源村、大沽霁村、东山坝老坝里村、黄陂杨依村、田头城隍庙、黄石璜村、洛口灵村、南岭村,会同鹧鸪村、长胜窑下村等客家民居民俗旅游景区、景点,形成客家生产生活体验区,唱响“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江西十大文化古县”品牌。

(二)完善旅游要素

1.打响“宁都美食”品牌。加大宁都菜品牌培育力度,开发宁都特色旅游食品伴手礼。在县内外推广宁都客家菜系。规划建设宁都旅游餐饮特色(客家美食)街区,推出1桌特色菜(宴)。到2024年,中心城区建成3家以上宁都菜肴主题餐厅,全县6家以上客家美食旅游旗舰店。

2.优化住宿条件。大力推进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精品民宿、乡村客栈等创建工作;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连锁品牌酒店,县城区达到1家以上的五星级酒店。根据自驾车旅游线路,依托旅游交通干线、重点旅游景区附近或城郊旁边,在翠微峰、莲花山、凌云山、大龙山建设1家以上自驾车房车营地。

3.完善交通体系。建设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县城区、干线公路到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推进交通廊道景观化,对旅游公路进行全面整治和绿化,有条件的要进行美化和彩化。充分拓展旅行途中的观赏游憩功能,建设1条具有自然人文景观主干道、慢行系统、特色标示系统等旅游风景道。加快4A级以上景区“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栈道、索道、游步道)一平台(观景平台)”建设。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按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建设,重点景区与中心城区连接道路按一级标准建设。完善景区停车场、标识系统及安全设施。将重点旅游景区标识牌纳入城市交通标识标牌体系建设,4A级及以上景区标识牌要纳入高速公路标识牌体系。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A级以上景区及旅游集散中心配建充电设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与文化主题融合,建成一批特色主题服务区。

4.加强景点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景区,新建一批高品质景区,建设15A级景区(翠微峰景区)、44A级景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翠微温泉度假区、欢乐大世界游乐园、宁都州城历史文化街区(含宁都起义纪念馆))、35A级乡村旅游点(小布胜利小镇、青塘青年小镇、田埠东龙古村),54A级乡村旅游点(黄陂凤溪湾、竹笮童忆乡村、钓洲岛(陈昌奉旧居)红色遗址公园、东山坝小源村、黄贯少共国际师纪念园)。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国家公园等品牌。

5.丰富旅游购物。在县城区或重点景区内规划建设商业街区、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出一批“宁都品牌”特色商店、开发“宁都印象”系列旅游文创产品;扩大线上线下营销,加强品牌培育,在县城区、A级旅游景区、特色商业街区、游客集散中心等规划布点“宁都礼物”旅游商品旗舰店。

6.打造演艺节目。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建设宁都县文化艺术中心。在县城区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打造全息投影、灯光秀、沉浸式体验等数字文旅产品。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在4A级及以上景区打造一台演艺节目,编排宁都传统采茶戏和红色体裁采茶戏剧目、张丽英(仙女)实景演艺以及宁都民俗展演节目,推进常态化演出。

(三)强化支持保障

1.提升旅游集散能力。建设多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宁都旅游集散中心,在3A级以上景区、特色小镇、重点乡村旅游点规划建设游客中心、旅游咨询点。开通南昌—宁都、赣州—宁都旅游直通车至我县各旅游景区。开通旅游集散中心或汽车站到3A级及以上景区的旅游专线,开发一日游、二日游等旅游路线产品。

2.加强智慧旅游建设。4A级以上景区及四星级以上酒店实现“智慧监管、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功能。建设宁都智慧旅游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宁都”,横向融合交通、公安、商务、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民航、铁路、气象等部门数据,纵向归集市、县及景区景点等涉旅数据,建立综合性旅游智能服务平台。到2023年全县4A级以上景区实现5G网络、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智能找厕、智能停车等功能全覆盖。

3.做大旅游集团。采取市场化手段有效整合开发全县优质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市场运营能力,打造集旅游资产经营、景区开发与运营、旅游产品开发、酒店建设管理、文艺演出、旅游金融、旅游综合服务等为一体的旅投集团,带动全县旅游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到2023年培育至少1家规模以上旅游企业。

(四)加强城市宣传和旅游营销

1.做好全媒体营销。整合全县资源资金,加大在中央、省、市等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及形象宣传力度。运用各类新媒体新手段,策划网络宣传活动及事件营销,传播宁都旅游好声音。抓紧研讨宁都旅游形象定位,统一规范宁都旅游LOGO。加大与新浪、同程、驴妈妈、携程网、美团、大众点评等知名旅游网站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抖音、手机APP、网站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旅游营销。创新“网红+直播”“节庆+微营销”“微电影”“微网微商”等新型旅游营销方式。落实“五个一”(一支营销队伍、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抖音号、一个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一批网红宣传员),抓好线上宣传营销。

2.开展节庆节会活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事业参与的原则,打造具有宁都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引进各类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和艺术交流活动,利用名人明星效应聚集人气,举办客家民俗文化节、客家美食节、红色诗词大会、乡村采摘节等。形成“季季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宁都全时文旅节会体系。

3.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客源市场。主推翠微峰景区、小布胜利小镇、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等精品旅游线路积极融入大湾区,打造港澳台青少年游学目的地。对粤港澳大湾区、福建、湖南等地区不同客源市场,制定灵活的旅游市场营销政策,开展“引客入宁”。主动“走出去”,与周边旅游县(市)联动发展。与瑞金、兴国、于都、石城、井冈山建立一体化旅游项目,互相推介对方旅游产品。加强各类协会营销。与自驾车协会、温泉协会、旅游协会、摄影协会、山地自行车协会等协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合作营销推广方案,以协会带人气促旅游。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成立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单位为成员,形成合力,齐抓共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文广新旅局,由县文广新旅局牵县红色资源保护中心、县翠微峰管委会、县旅投公司等相关职能部门抓好日常工作开展。

2.成立旅游规划委员会。全县城乡的建设项目(城乡美项目)必须先经过旅游规划委员会审核,以规范和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做美做靓城市和乡村。

3.保障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22年起,财政每年预算文化和旅游发展资金2000万元,用于我县旅游景区建设扶持补助、旅游品牌创建奖励、旅游宣传促销等。

4.出台旅游发展扶持政策。为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宁都县文旅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宁都县重大旅游项目招商政策。

5.创新旅游人才管理机制。加快高层次文化旅游人才引进举办文化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引进急需紧缺文化旅游人才。加强文化旅游人才激励,定期举办全县导游(讲解员)大赛、红色研学课题大赛等,选拔评选金牌导游员(讲解员)等行业人才优秀典型建立旅游人才职称破格评审制度。每年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国内著名景区行政管理机构、文化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和实践锻炼。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完善县领导挂片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定期调度机制,协调解决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来抓,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县直有关部门要提高站位,主动靠前,狠抓落实,切实形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完善激励办法,统筹资金支持产业研究、宣传营销、引客奖补、人才培养、考核奖励、品牌创建等。对重大文旅项目给予专项债资金倾斜支持。加强金融扶持,设立“文旅贷”风险补偿金,建立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创新符合旅游业特点的信贷产品。落实土地政策,积极推行旅游项目“点状供地”政策,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旅游服务企业。推动减税降费,实行旅游企业水、电、气与工业同价政策,落实旅游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三)严格督导考核。将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纳入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各旅游企业的年度综合考评。加强督查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对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落实不力、推进滞后的,批评问责。

附件:1.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重点项目建设清单

      2.品牌创建清单宁府办字〔2022〕75号 附件关于印发宁都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的通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