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宁都曾坊“桥帮灯”非遗民俗活动大放异彩,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并和当地村民共度元宵佳节。

当天晚上,石上曾坊村热闹异常,当地村民用游桥帮灯的形式闹元宵,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千米长的火龙蜿蜿蜒蜒地向村子方向走去,欢快激越的鼓乐和观灯人群潮水般的喝彩声此起彼伏,整个村子红光映照,充满喜庆气氛。

桥梆(帮)灯作为宁都民俗,分布地点颇多,形式大体相同,内质别有洞天。每年的元宵,宁都县的田埠马头村、石上曾坊村和湛田新田村都会举行桥梆(帮)灯民俗文化活动来庆祝。其中,“石上曾坊桥帮灯”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其制作工艺精细,特别是灯上剪贴的灯花,都是由当地非遗传承人与村民一起裁剪制作,再将制作好的剪纸图案用浆糊粘贴到提前制作好的桥帮灯“灯具”上。传统的构图多是蕴含意味的图案和线条,给人妙趣横生的艺术联想;现代曾坊人的创作来源于身边的事物,更是生动有趣。

据悉,桥梆(帮)灯每年正月初一起进行筹备,安排各项事宜。正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娶妻生子的人家定时大摆酒宴,首先迎接首事和乐队,同时接受亲朋好友的道贺。正月十二日下午开始到正月十五日下午四时闹花灯,花灯是首事中的采买人员到街上买的,专为这场活动做的一种灯。闹花灯,主要是由两个孩子,每人挑两个花灯(两担共四个花灯),另两个孩子敲锣,走全村各户门口过,每到一户人家时,都会放鞭炮迎接。正月十五日下午六时起,村中第一次响一声神铳时,桥梆(帮)灯的表演活动正式开始。

一盏盏小灯笼组成一帮桥梆(帮)灯,一帮帮桥梆(帮)灯便连接成了一条蜿蜒起伏数十米的金色巨龙。伴着锣鼓和唢呐欢快的节奏,这条金光闪闪的长龙从家家户户门前到田间地头不断地飞腾着。当这条长龙在村里游走时,每家每户都会燃起烟花爆竹接灯,祈求全家平安幸福。最后,桥梆(帮)灯围绕草坪走三圈,然后开始追逐,即头灯追尾灯,整个灯队便连成一个大圆圈,圆圆满满地转着,意为大团圆,承载的是沉甸甸的千年民俗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份流淌在血液里的精神和文化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