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统计这个大家庭,似乎是命运的牵引,我大学学的是会计学专业,但是也修过统计学这门课,所以我也算是与统计有缘的人吧。
初识统计
初入统计部门,别人告诉我统计部门很清闲的,没什么事,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别人”口中说的“很清闲”,都是统计部门以外的人对统计工作的刻板印象而已,他们并不真正了解统计。每月按时开网的联网直报,每季度一次的经济形势调研,每年年底的年报培训,无缝衔接的大型综合国情国力调查(每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每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以上哪一项工作都不清闲。我刚考入统计局时,单位正面临工作量大、干部少的特殊情况,我是唯一一个年轻人(我是90后,其余都是60后),我们局长总开玩笑说:“除了小刘,我就是局里最年轻的年轻人了”。由于单位干部少,统计工作量又越来越大,自然日子就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舒适惬意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是真把单位当成“家”了,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
那就干吧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刚大学毕业没很久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激情,身上充满了干劲。领导交代的任务我都尽全力去完成,从不推诿扯皮和拖延。于是在我进统计部门短短半年时间内,我就接连负责了办公室、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房地产业、财务以及综合核算等业务。对于领导安排的任务,我都是一个字“干”。所以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工作日还是周末,你总能在办公室看到我的身影,着实成了“加班狂”。那时恰逢精准扶贫最紧张的几年,我们带着电脑住在精准扶贫挂点村,白天进村入户做好扶贫工作,晚上加班加点处理统计业务工作,坚持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抓都不落下。
融入骨髓
在我做综合核算专业期间,经常需要向其他部门和领导提供数据,有一次,我加班到晚上十一点多,刚到家,突然接到领导电话说要某个数据,因为情况比较紧急,必须马上提供,无奈之下我只得又折返办公室查数据,从那以后我便养成了将数据都记录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的习惯,甚至很多数据我都背了下来,便于随时提供数据。作为统计人还有一个职业病,那便是每次去餐馆吃饭或者外出看到建筑项目,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个餐馆或者项目有没有达到入规标准,能不能入规,有没有入规?统计已经深深地融入进了我的生活,融入进了我的骨子里。
见证成长
那是一段青春的回忆,是我与统计双向奔赴的岁月。在我们统计人的身上,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严谨认真,哪怕是再吊儿郎当的人到了统计部门也不得不变的严谨认真起来,因为我们每日与数据打交道,稍微马虎,那就要犯“大错”了,而我也经历了从马虎大意,到连标点符号都不允许有错的转变。从最初的一个人手忙脚乱打电话催企业上报报表,一篇调研报告修改二十几稿,到后来别人问我关于统计工作的问题我回答的游刃有余,再到后来能够独当一面接手四经普工作,无一不证明了我的成长。在此期间,我们的统计工作也在不断变化成长。各级各部门越来越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和支持统计工作,统计制度越来越完善,统计指标越来越合理,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科学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更加有效发挥,最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将“统计造假”纳入了《条例》处分范畴。
我这个统计小白从懵懂无知到现在也能和统计前辈谈上那么几句统计,就像池塘中的那株小荷,已露出了一点点小角,但离长成一朵映日荷花还有很长的路程,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还需要经历无数的风吹日晒,我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和统计一起成长,和统计一起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