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六稳六保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进新征程|织就民生幸福梦

访问量:

“以前在外打工,每月3000多的工资,扣除房租和伙食,根本留不到钱。”正在宁都县田头镇纺健草席厂帮扶车间做事的脱贫户邓月英高兴地说:“现在好了,党委政府请人免费教我们草席制作技术,让我有了一项新技能,还推荐我到这里做事,每月最少都有2800多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人孩子,日子是越过越滋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宁都紧盯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措施,拓宽群众稳定增收渠道,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



拓宽市场渠道 着力稳定就业






“喂!你好,郭宁女,最近工作还好吧?月工资有多少?”“好哦,最近蛮好,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非常感谢村支书他们帮我介绍这份工作!”


郭宁女是宁都县黄石镇山梓村的一名脱贫户,因年纪偏大,没啥文化,只能打点零工,维持生计,收入很不稳定。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该村党支部书记郭五生,积极协调沟通,联系县工业园区企业,几经努力之下,终于推荐郭宁女在江西领峰电子公司顺利就业。


今年以来,宁都县人社部门积极联合辖区企业大力组织开展“送岗下乡”“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并组织党员干部创新开展“十联活动”,深入企业车间、基层一线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群众就业意向,建立台账清单,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未就业群众开展针对性服务,提供岗位信息、免费培训等。


图片


同时,宁都还积极开发出保洁员、生态护林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针对年龄偏大、无技术等实际情况,采取订单培训的模式,有效提高其就业技能。


此外,该县还全面加强与江苏南京、浙江温州、福建厦门、广东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合作,与其签订长期的劳务战略合作协议,有效促进本地富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切实把本地富余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今年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的方式,组织送岗下乡系列招聘活动4场,提供岗位近1万个,累计接待求职者1.2万人,成功就业6618人。”宁都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赖玉平说。



强化技工教育 助力就业增收






“工厂离我家很近,骑车十几分钟就能到,每月有三四千块工资,还能照顾家人孩子,比以前好多了。”近日,正在宁都县馨美航空布艺礼品有限公司帮扶车间上班的田头镇渡头村脱贫户邓建生高兴地说:“这都得感谢党和政府,谢谢他们带我免费参加培训,让我学会了缝纫技术。”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宁都县人社局按照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根据市场需求,综合运用各种就业政策,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群众职业技能。


图片


宁都以宁都技师学院为依托,根据自身及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需求,合理开设专业和技能培训课程,大力实施万名厨师、万名裁缝、万名幼师、万名电商培养工程,并与北京管家帮、京东集团、江西易富科技、富丽华大酒店等县内外企业签订定单培养协议,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同时,宁都还创新技能教育培训模式,整合人社、民政、扶贫、农林水等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按照“群众下单、学校上菜、政府买单”的模式,采取集中授课或送教下乡的方式,免费开展电子商务、烹饪、家政服务、养老护理、脐橙种植、蔬菜种植和黄鸡养殖等一系列操作实用性强的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群众“造血”功能,直接帮助5万余名群众实现多元化就业,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片”的目标。



落实惠企政策 促创业稳就业






“谢谢党委政府的关心,为我提供了40万元的创业贷款。”今年刚刚返乡创业的宁都沁安梦家居有限公司创办人彭俊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公司已步入正轨,开始盈利了。”


落实惠企政策,促创业稳就业。为让重点群体更便利地实现充分就业、成功创业,宁都县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以联企业、联项目、联乡村、联社区、联学校、联医院等为内容的“十联”活动,对辖区内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全面梳理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现行有效优惠政策,完善相关惠企政策,出台应对疫情保主体促就业10条政策措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方式,全力促进优惠政策落实,确保地方就业创业大局稳定。


图片


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加速就业创业。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宁都现已建成1个人力资源产业园、2个市级创业孵化园(赖沙电商园、就业创业园)、3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田头乡、长胜镇、小布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全面建成24个乡镇劳保便民服务中心,有效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据悉,今年以来,宁都县积极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着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截至目前,该县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48笔,其中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242笔,小微企业6笔,扶持1248人创业,带动5452人就业。(张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