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优化营商环境

宁都县关于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报告

访问量:

根据《关于认真开展今年以来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评估的函》要求,我县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税务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单位对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1.政策措施有实效。一是配套政策完备。坚持兜底线、保市场主体,不打折扣落实国家、省、市政策文件,制定出台《宁都县应对疫情助企纾困若干政策措施》《宁都县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若干措施》《宁都县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措施政策》等规范性文件,明确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倒逼工作推进。二是政策落实有力。迅速出台《宁都县助企纾困若干政策办事指南》,明确每条政策事项的申报流程、申报材料、受理部门及联系方式,确保政策落实更具操作性、规范性和便捷性。多渠道宣传推介,举办惠企政策兑现培训会,让政策快速直达。三是平台运行优化。推行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改革,线上依托“赣服通宁都分厅'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宁都县)”,线下依托县工业园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的“惠企政策兑现专窗”进行惠企政策兑现,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兑现”三种方式,为工业园区企业开通惠企政策“一网查询、一窗受理、一站兑付”绿色通道,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宣传,提高政策兑现完整率和满意率。截止9月30日,我县已享受“欠费不停供”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数量127个,减免欠费违约金8.5万元,水费4.12万元。

2.惠企纾困再发力。一是减税降费持续推进。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截止9月30日,办理退税178户;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867.53万元;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557.23万元;减免困难企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83.95万元。扩大“六税两费”享受范围,优惠454.25万元。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免征增值税49.74万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4411.02万元。二是金融支持形成合力。引导全县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开户费、抵押物登记费与评估费进行减免,统一由银行列支,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基本实现了贷款办理零费用。运用“江西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线上融资,制定了“企业续贷周转资金服务限时降费政策”办事指南,为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开设“绿色通道”,缩减业务办理时限,并适当降低周转金使用费率,切实让利于实体。9月末县辖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6.78亿元,比年初新增2.26亿元,同比增长9.27%,各项存款余额437.64亿元,比年初新增4.76亿元,同比增长12.25%。

3.大干项目促发展。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1-9月,26个省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59.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7.10%。“八大行动”项目252个,市级调度项目82个,已开工80个,开工率97.56%。其中,竣工23个,竣工率28.05%。年度计划投资147.93亿元,已完成投资107.33亿元,完成投资率72.55%。宁都州城文化街区、第二水厂扩建、博生高中、县人民医院医技楼等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二是加大力度争资争项。截止8月底,全县共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58.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3.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12.91亿元、一般债资金2.565亿元。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4.37亿元,金融机构争取项目贷款6.2亿元;完成县城投集团公司发行企业债4亿元。梅江灌区建设项目3月份已通过自然资源部用地预审;8月份完成第一期临时用地审批。三是持续推进招大引强。围绕“1+2+N”主导产业,组建15支专业、27支县直、24支乡镇招商小分队以及13支招商专员队伍,构建全民招商大格局。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珠闽、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扎实开展项目招商活动,聚焦“1+2+N”产业体系开展全产业链招商。截至目前,全县共计赴外招商引资275批次。1-9月,共签约企业35家、总投资336.5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20亿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30亿元电气电力科技产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新能源汽车及光伏精密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宁都县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宁都(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总投资45亿元的3GWh复合钛电池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宁都。

4.筑牢安全发展底线。一是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降低公积金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提高贷款额度。认真宣传贯彻新调整的公积金政策,发布公积金政策文件及政策解读;目前受理双缴存职工公积金最高额度50万元贷款20户,共计1000万元。已办理1户省内异地贷款,累计发放期房贷款20户776万。截止8月31日,全县19家房地产企业共销售商品房面积3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预计1-9月全县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3%。二是着力保障能源安全。华东设计院已到我县进行实地勘察,目前已成立工作前期专班,并多次召开项目调度会议,同时已对接省、国家自然资源部门,生态红线等制约因素已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技术审核。

5.消费活力不断释放。一是千方百计促消费。全力抢抓中秋、国庆等假日经济机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引导文旅消费、商贸超市消费、服装消费等,大力培育新型消费,国庆期间统筹发放100万元政府消费券。二是文旅经济加快复苏。加大宁都文旅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对我县旅游景点、美食等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每星期推出3-5条以上文旅宣传推文。线下组织各景区景点举办采茶戏演出、非遗展演、美食品鉴等特色文化活动,创新性推出了宁都祠堂红色文化之旅精品线路、重走毛主席苏区宁都路游线。

6.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一是稳就业有力推进。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属于“5类群体”和“4类行业”的共计扶持151人,贷款余额2197万元,贴息资金70528.3元。2022年新签订借款合同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涉及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6类重点群体的,共有180人,贷款余额2814.5万元,落实贴息资金17.24万元,属于“其他群体”的有912人,贷款余额1.4万元,落实贴息资金49.92万元,以上合计扶持1092人,贷款余额16768万元,贴息资金67.16万元都已经发放到位。二是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缓缴失业保险4个企业,缓缴金额0.46万元。定期对企业经办人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发送短信、公众号、印制宣传手册、县内重要地点宣挂宣传横幅,并深入工业园,对各企业宣传政策,宣传线上线下、同步办理社保,截至目前,共为11家企业1899人缓缴工伤保险费4.48万元;持续落实工伤保险降低费率工作,降低工伤费率后为企业减负131.57万元。大型企业16个,发放金额34.73万元,享受员工913人。享受留工培训的企业121个,发放金额221.45万元,享受人数4429人。三是发挥创业就业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目前,我县有宁都高级技工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宁都县赖沙创业孵化基地、宁都县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3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已拨付宁都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非生产性水电费、运营费等补贴资金210万元。

7.疫情防控科学精准。一是密切分析研判。加大重点场所、公共场所等人员聚集地“场所码”的推广使用,重点场所、公共场所、机关单位严格执行人员扫码、戴口罩措施,对相关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对国、省道公路两旁餐饮、住宿、汽车修理等从业人员实行每2天落实1次核酸检测。二是防控保障有力。采取“关口查验+网格协查”模式,全方位抓好外来人员排查工作。在火车站、汽车站、8个高速出口、国省道设立防疫查验卡口,明确了各乡镇党委副书记为卡口值守管理第一责任人,规范了卡口设置与管理,划分了小车通道和过境货车通道,对入宁返宁人员全部实行“落地检”,对高速卡口过境货车一律劝返高速直行;对国省道卡口过境货车,由第一入境点的工作人员对货车进行登记,在该车辆驾驶室两侧张贴封条。对所有外来物资及运输车辆全部实行报备申请。各乡镇各网格单位采取上户摸排、信息协查等方式,逐家逐户建立外来人员台账,分类落实好管控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业发展压力较大。轻纺服装中小微企业户数多,个体生产规模偏小,符合“入规”要求的大企业存量少,及少数企业能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收入。一是产业集聚效应不够强。服装企业多数从事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缺少服装饰品、面辅料生产等上下游企业,产业链条不完善。二是企业供应链还不全。矿产品加工企业西部资源、万隆萤石等,自有矿山资源停止开采,只能依靠外购原材料加工,现在万隆萤矿代加工原材料受区域经济政策限制,兴国的原材料运不过来,现在处于停产无收入状态。三是疫情影响仍在持续。9月份我县突发疫情,防疫政策进一步收紧,全县实行为期14天的静态管理,暂停非必要流动,对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企业失去材料来源,我县较多企业从事再加工等业务,原材料供应企业大多分布在福建泉州等地,部分原材料供应企业因疫情影响实行封闭管理或停产减产,影响材料供应。

2.农业制约因素凸显。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不高,与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还有一定差距;龙头企业少且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短,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够。二是受疫情影响较大。在疫情持续影响下,农资价格上涨,种养积极性打击较大。

3.招商引资困难凸显。一是制约因素较多。标准厂房不足、土地指标紧张问题较为突出;项目用地、规划、环评等论证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导致项目无法快速推进,制约了在谈项目的落地转化率。二是招引外资项目难。我县针对已注册的外资项目,实现现汇进资并经审核认定后由县财政按照每100万美元给予5万元标准奖励,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额为1000万元。但相较于其它地区却很难形成竞争力,无法吸引那些高知名度、大规模的外资企业,导致招引外资项目难,现汇进资更难。

三、下一步打算

我县将继续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服务好企业发展,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有效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关系,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狠抓政策落实。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层层传导压力,根据县助企纾困“36条”、稳经济“36条”等文件要求,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建立相应的措施落实台账,切实扛起主体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充分利用电视、网站、“两微一端”、“赣服通”、“惠企通”等线上方式,深入企业、商户和乡镇以及召开宣讲会等线下方式,大力宣传政策措施、扩大知晓面,打通惠企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二)加快项目建设。落实项目建设倒逼机制,倒排工期时限,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扎实推进“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年活动,对续建和已开工的建设项目,强化协调服务,推动项目尽快完工并投产达效,对尚未开工及未产生投资的项目,拿出针对性措施,促其尽快开工建设。全力争资争项。牢牢把握国家和省市政策走向和投资方向,积极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水利、交通、能源、新基建等重大项目。抓实前期工作,尽快启动项目可研等前期工作,抓紧申报衔接,扎实做好今年国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争取和明年计划上报。

(三)做旺城市商贸。繁荣旅游市场,抢抓暑期旅游旺季,畅通交通和人员流动。充分利用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翠微峰景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宁都起义纪念馆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完善一批旅游产业要素,策划一批旅游重大活动,把宁都打造成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基地”。做旺商贸消费,促进商贸消费升级。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行动,持续推进“宁都菜”品牌建设和多彩夜经济等活动,挖掘激发消费潜力;大力培育直播电商、社区电商、在线服务等新型消费业态,扩大电商消费。

(四)坚持招大引强。大力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宁”“粤企入赣”“三个一批”系列招商活动,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积极融入大湾区,紧盯“5020”项目,瞄准粤港澳、长珠闽、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深化与沿海地区企业、商会合作,打造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重点聚焦“1+2+N”产业,紧盯行业龙头及知名品牌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财税贡献高、产业集聚强的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引进重大项目50个以上、5020项目2个以上。

(五)强化企业帮扶。常态化开展干部入企帮扶活动,持续推进县领导联系企业、项目等“十联”工作法制度,深化全县四套班子领导和480名“十联”干部与103家企业开展“一对一”“代办制”挂点帮扶。实行“一企一策”,落实帮扶责任,及时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协调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存在的困难,最大限度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六)持续改善民生。通过微信公众号、赣州人事人才网、宁都电视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渠道为重点群体提供企业招聘信息,并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进一步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组织有意愿的重点群体开展宁都菜、中式面点、混凝土、摩托车修理等技能培训。并有针对性的将培训合格后学员推荐到酒店、家政公司、建筑公司等行业就业。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增设大学生见习岗位,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市发改委:

根据《关于认真开展今年以来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评估的函》要求,我县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税务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单位对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1.政策措施有实效。一是配套政策完备。坚持兜底线、保市场主体,不打折扣落实国家、省、市政策文件,制定出台《宁都县应对疫情助企纾困若干政策措施》《宁都县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若干措施》《宁都县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措施政策》等规范性文件,明确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倒逼工作推进。二是政策落实有力。迅速出台《宁都县助企纾困若干政策办事指南》,明确每条政策事项的申报流程、申报材料、受理部门及联系方式,确保政策落实更具操作性、规范性和便捷性。多渠道宣传推介,举办惠企政策兑现培训会,让政策快速直达。三是平台运行优化。推行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改革,线上依托“赣服通宁都分厅'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宁都县)”,线下依托县工业园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的“惠企政策兑现专窗”进行惠企政策兑现,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兑现”三种方式,为工业园区企业开通惠企政策“一网查询、一窗受理、一站兑付”绿色通道,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宣传,提高政策兑现完整率和满意率。截止9月30日,我县已享受“欠费不停供”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数量127个,减免欠费违约金8.5万元,水费4.12万元。

2.惠企纾困再发力。一是减税降费持续推进。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截止9月30日,办理退税178户;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867.53万元;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557.23万元;减免困难企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83.95万元。扩大“六税两费”享受范围,优惠454.25万元。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免征增值税49.74万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4411.02万元。二是金融支持形成合力。引导全县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开户费、抵押物登记费与评估费进行减免,统一由银行列支,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基本实现了贷款办理零费用。运用“江西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线上融资,制定了“企业续贷周转资金服务限时降费政策”办事指南,为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开设“绿色通道”,缩减业务办理时限,并适当降低周转金使用费率,切实让利于实体。9月末县辖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6.78亿元,比年初新增2.26亿元,同比增长9.27%,各项存款余额437.64亿元,比年初新增4.76亿元,同比增长12.25%。

3.大干项目促发展。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1-9月,26个省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59.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7.10%。“八大行动”项目252个,市级调度项目82个,已开工80个,开工率97.56%。其中,竣工23个,竣工率28.05%。年度计划投资147.93亿元,已完成投资107.33亿元,完成投资率72.55%。宁都州城文化街区、第二水厂扩建、博生高中、县人民医院医技楼等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二是加大力度争资争项。截止8月底,全县共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58.4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3.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12.91亿元、一般债资金2.565亿元。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4.37亿元,金融机构争取项目贷款6.2亿元;完成县城投集团公司发行企业债4亿元。梅江灌区建设项目3月份已通过自然资源部用地预审;8月份完成第一期临时用地审批。三是持续推进招大引强。围绕“1+2+N”主导产业,组建15支专业、27支县直、24支乡镇招商小分队以及13支招商专员队伍,构建全民招商大格局。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珠闽、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扎实开展项目招商活动,聚焦“1+2+N”产业体系开展全产业链招商。截至目前,全县共计赴外招商引资275批次。1-9月,共签约企业35家、总投资336.5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20亿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30亿元电气电力科技产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新能源汽车及光伏精密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宁都县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宁都(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总投资45亿元的3GWh复合钛电池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宁都。

4.筑牢安全发展底线。一是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降低公积金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提高贷款额度。认真宣传贯彻新调整的公积金政策,发布公积金政策文件及政策解读;目前受理双缴存职工公积金最高额度50万元贷款20户,共计1000万元。已办理1户省内异地贷款,累计发放期房贷款20户776万。截止8月31日,全县19家房地产企业共销售商品房面积3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预计1-9月全县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3%。二是着力保障能源安全。华东设计院已到我县进行实地勘察,目前已成立工作前期专班,并多次召开项目调度会议,同时已对接省、国家自然资源部门,生态红线等制约因素已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技术审核。

5.消费活力不断释放。一是千方百计促消费。全力抢抓中秋、国庆等假日经济机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引导文旅消费、商贸超市消费、服装消费等,大力培育新型消费,国庆期间统筹发放100万元政府消费券。二是文旅经济加快复苏。加大宁都文旅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对我县旅游景点、美食等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每星期推出3-5条以上文旅宣传推文。线下组织各景区景点举办采茶戏演出、非遗展演、美食品鉴等特色文化活动,创新性推出了宁都祠堂红色文化之旅精品线路、重走毛主席苏区宁都路游线。

6.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一是稳就业有力推进。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属于“5类群体”和“4类行业”的共计扶持151人,贷款余额2197万元,贴息资金70528.3元。2022年新签订借款合同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涉及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6类重点群体的,共有180人,贷款余额2814.5万元,落实贴息资金17.24万元,属于“其他群体”的有912人,贷款余额1.4万元,落实贴息资金49.92万元,以上合计扶持1092人,贷款余额16768万元,贴息资金67.16万元都已经发放到位。二是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缓缴失业保险4个企业,缓缴金额0.46万元。定期对企业经办人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发送短信、公众号、印制宣传手册、县内重要地点宣挂宣传横幅,并深入工业园,对各企业宣传政策,宣传线上线下、同步办理社保,截至目前,共为11家企业1899人缓缴工伤保险费4.48万元;持续落实工伤保险降低费率工作,降低工伤费率后为企业减负131.57万元。大型企业16个,发放金额34.73万元,享受员工913人。享受留工培训的企业121个,发放金额221.45万元,享受人数4429人。三是发挥创业就业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目前,我县有宁都高级技工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宁都县赖沙创业孵化基地、宁都县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3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已拨付宁都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非生产性水电费、运营费等补贴资金210万元。

7.疫情防控科学精准。一是密切分析研判。加大重点场所、公共场所等人员聚集地“场所码”的推广使用,重点场所、公共场所、机关单位严格执行人员扫码、戴口罩措施,对相关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对国、省道公路两旁餐饮、住宿、汽车修理等从业人员实行每2天落实1次核酸检测。二是防控保障有力。采取“关口查验+网格协查”模式,全方位抓好外来人员排查工作。在火车站、汽车站、8个高速出口、国省道设立防疫查验卡口,明确了各乡镇党委副书记为卡口值守管理第一责任人,规范了卡口设置与管理,划分了小车通道和过境货车通道,对入宁返宁人员全部实行“落地检”,对高速卡口过境货车一律劝返高速直行;对国省道卡口过境货车,由第一入境点的工作人员对货车进行登记,在该车辆驾驶室两侧张贴封条。对所有外来物资及运输车辆全部实行报备申请。各乡镇各网格单位采取上户摸排、信息协查等方式,逐家逐户建立外来人员台账,分类落实好管控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业发展压力较大。轻纺服装中小微企业户数多,个体生产规模偏小,符合“入规”要求的大企业存量少,及少数企业能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收入。一是产业集聚效应不够强。服装企业多数从事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缺少服装饰品、面辅料生产等上下游企业,产业链条不完善。二是企业供应链还不全。矿产品加工企业西部资源、万隆萤石等,自有矿山资源停止开采,只能依靠外购原材料加工,现在万隆萤矿代加工原材料受区域经济政策限制,兴国的原材料运不过来,现在处于停产无收入状态。三是疫情影响仍在持续。9月份我县突发疫情,防疫政策进一步收紧,全县实行为期14天的静态管理,暂停非必要流动,对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企业失去材料来源,我县较多企业从事再加工等业务,原材料供应企业大多分布在福建泉州等地,部分原材料供应企业因疫情影响实行封闭管理或停产减产,影响材料供应。

2.农业制约因素凸显。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不高,与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还有一定差距;龙头企业少且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短,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够。二是受疫情影响较大。在疫情持续影响下,农资价格上涨,种养积极性打击较大。

3.招商引资困难凸显。一是制约因素较多。标准厂房不足、土地指标紧张问题较为突出;项目用地、规划、环评等论证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导致项目无法快速推进,制约了在谈项目的落地转化率。二是招引外资项目难。我县针对已注册的外资项目,实现现汇进资并经审核认定后由县财政按照每100万美元给予5万元标准奖励,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额为1000万元。但相较于其它地区却很难形成竞争力,无法吸引那些高知名度、大规模的外资企业,导致招引外资项目难,现汇进资更难。

三、下一步打算

我县将继续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服务好企业发展,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有效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关系,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狠抓政策落实。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层层传导压力,根据县助企纾困“36条”、稳经济“36条”等文件要求,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建立相应的措施落实台账,切实扛起主体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充分利用电视、网站、“两微一端”、“赣服通”、“惠企通”等线上方式,深入企业、商户和乡镇以及召开宣讲会等线下方式,大力宣传政策措施、扩大知晓面,打通惠企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二)加快项目建设。落实项目建设倒逼机制,倒排工期时限,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扎实推进“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年活动,对续建和已开工的建设项目,强化协调服务,推动项目尽快完工并投产达效,对尚未开工及未产生投资的项目,拿出针对性措施,促其尽快开工建设。全力争资争项。牢牢把握国家和省市政策走向和投资方向,积极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水利、交通、能源、新基建等重大项目。抓实前期工作,尽快启动项目可研等前期工作,抓紧申报衔接,扎实做好今年国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争取和明年计划上报。

(三)做旺城市商贸。繁荣旅游市场,抢抓暑期旅游旺季,畅通交通和人员流动。充分利用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翠微峰景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宁都起义纪念馆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完善一批旅游产业要素,策划一批旅游重大活动,把宁都打造成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基地”。做旺商贸消费,促进商贸消费升级。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行动,持续推进“宁都菜”品牌建设和多彩夜经济等活动,挖掘激发消费潜力;大力培育直播电商、社区电商、在线服务等新型消费业态,扩大电商消费。

(四)坚持招大引强。大力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宁”“粤企入赣”“三个一批”系列招商活动,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积极融入大湾区,紧盯“5020”项目,瞄准粤港澳、长珠闽、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深化与沿海地区企业、商会合作,打造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重点聚焦“1+2+N”产业,紧盯行业龙头及知名品牌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财税贡献高、产业集聚强的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引进重大项目50个以上、5020项目2个以上。

(五)强化企业帮扶。常态化开展干部入企帮扶活动,持续推进县领导联系企业、项目等“十联”工作法制度,深化全县四套班子领导和480名“十联”干部与103家企业开展“一对一”“代办制”挂点帮扶。实行“一企一策”,落实帮扶责任,及时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协调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存在的困难,最大限度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六)持续改善民生。通过微信公众号、赣州人事人才网、宁都电视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渠道为重点群体提供企业招聘信息,并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进一步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组织有意愿的重点群体开展宁都菜、中式面点、混凝土、摩托车修理等技能培训。并有针对性的将培训合格后学员推荐到酒店、家政公司、建筑公司等行业就业。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增设大学生见习岗位,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