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共青团宁都县委召开贯彻落实《江西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实施方案》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
自2020年7月,中共宁都县委、宁都县人民政府印发《宁都县贯彻落实<江西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2018-2025年)>实施方案》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文件精神,每年召开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落地落实,概括为“六大工程、五大行动、四项计划”。如,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深化“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每周定期通报学习情况,每季度评选学习达人和学习型组织,平均参学率达到100%。实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程,组织开展“学好团的历史,讲好红色故事”青运史诵读、“喜迎二十大、童心永向党”红诗朗诵、寻访“六个江西”“五个赣州”少年儿童社会实践营、最美少年评选等活动,深入推进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开发打造青少年红色研学通识教育课题《红色马刀》,引领青少年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实施青年志愿者体系建设工程,两年多来表彰优秀志愿者100多名,发放感谢信1000多封,发放志愿服务证书近3000份。全县志愿服务队伍扩大至1500余人,服务覆盖人群8000余人。9月2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支援全县战“疫”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肯定,获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实施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6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施青少年权益守护工程,争取爱心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希望小学,打造希望厨房,资助困难学生。开展青年人才开发行动,全县引育高层次人才14人,急需紧缺人才808人;建设覆盖乡镇、村(社区)的人才驿站310个,24个乡镇均成立了青年人才党支部。开展青年大开放行动,引导广大青年主动融入全县大开放格局,吸引港澳台侨青年来我县考察交流20多人次。开展“绿动赣鄱”行动,深化“保护母亲河”,积极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母亲河、公益跑捡等活动,壮大“河小青”队伍。开展青年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举办“爱在赣南 不收彩礼”青年交友、“要幸福 不要彩礼”集体婚礼等活动,单场活动直播观看人数超40万人次,倡导青年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加大共青团新媒体平台建设力度,新开设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指标排名全市靠前,曾冲入全团前50名,发布的视频单条阅读量最高达12.6万人次。实施青年体质健康提升计划,全县250所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受益中小学生达7.8万人。实施青年文化精品培育计划,制作《青春该有的样子》《宁都县青年运动史纪实》《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以青春的名义向党告白》等短视频宣传片,打造“网上共青团”。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两年来,全县共推选出653名县级、64名市级“赣鄱乡村好青年”,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大力推荐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全县334个村(社区)35岁以下书记和委员885人,占比87.8%。实施大学生能力提升“展翅计划”,连续三年开展大(中)专学生暑期实习活动,面向全县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征集暑期实习岗位200个。
记者问答环节
一、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庆祝建团100周年,团县委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答:我们于五四前后组织开展了“八个一”系列活动。一是发布了一篇满怀深情的寄语;二是召开了一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三是组织了一场特殊的主题团课;四是评选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五是掀起了一波新媒体宣传攻势;六是组织了一批青年志愿服务者;七是开展了一次青年运动史展出;八是组织了一系列基层团组织活动。极大地浓厚了节日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广大青年实学实干精气神。
二、宁都红色资源丰富,我县在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答:一是用活县内红色资源。充分利用网络红色资源和线上研学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二是用好地方红色教材。组织各学校学好用好地方教材,开足开齐课程,要求教师备好课、有教案、上好课,提升教学水平。三是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将课后服务与红色研学相结合,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青年就业创业备受社会瞩目,请问我县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答:一是广泛宣传优惠政策。召开青年人才创业就业座谈会,深入解读人才政策,组织青年参加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21年至今共计培训492人,扶持211名青年创业,带动就业60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69万元。举办2场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提供近1000个就业岗位。二是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实施青(村)报到工程,动员3000余名返乡大学生寒暑假向所在村(社区)报到,并参与当地社会治理。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安排见习岗位156个,487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发放单位见习补贴658.62万元,发放55人社保补贴23.96万元。扶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全县共建有3个创业孵化基地,吸纳239名青年创业。三是培育优秀青年典型。每年寒暑假期间,统计返乡大学生人数及信息,组建社会实践工作群,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选树2名市级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和1名省级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组织开展“青年先锋岗”评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